2024-11-12 01:32:03 人气:35
最近巴斯管院在放offer,其中有这么一枚录取:背景是两财一贸,会计专业, 89 710 7(6.5) acca11门 四大实习。然后bath愉快的就给学生offer了,并con了87%。
然后有一枚学生就评论:两财一贸89分申巴斯。。。。这。。。
就字词间充满了对bath的不屑吧,觉得花个申请费去申bath就很多余。
我就想替bath打抱不平一下,bath怎么了?不就是QS不曾善待它吗?这个学校是教学不好,还是学生质量不行?还是就业不顶用?
我们今天具体聊下这个学校。
首先,巴斯大学绝对不是一个以人数取胜的学校,学校的研究生人数只有4600多,这也就是差不多曼彻斯特大学总量的三分之一。但商学院该有的课程他们家都有。
巴斯和华威公司一样,算比较年轻的大学,建校时间有限,建校不满60年。这两学校在七八年前就是最后起之秀的学校。华威因为比较擅长经营,提前黑马一般出圈。又得益于工科比较强力,研究质量不断攀升,在世界排名有个好的名次,然后更加闪耀。但Bath还是一个不够综合的学校,整体排名上不去。但在商学院比较重视的金融时报榜单上,bath一直也在高歌猛进,不弱于华威的势头。
而且巴斯和华威是两种气场的学校,这个学校就没有那种张扬,学校更多的是内敛。是个沉稳的教书匠,所有时间都用来精心打磨课程。
学校之前开过一个三明治课程,然后因为有个比较牛的师资因为受伤,学校觉得会影响学生的入读质量。那一年,就把这个专业给停了,等到这位大牛老师重新加入,学校又重新开了课程。如果是其他学校,直接外聘一位老师顶上即可。但bath就是这么较真。只给学生最好的,不给学生拼凑的。
bath多数课程也是中小班教学,很少有课程是大班教学的。除了金融那几个第一学期会合着上大课。但第二个term就开始分班了。在读的学生都很满意学校的授课模式。
巴斯的高光时刻在于五六年前,那时候学生还没那么麻木的追求QS效应。那时候还流传着十大商学院的说法,巴斯的管院,兰卡的商学院,伦敦的城市商学院,都是口碑靠前的存在。也吸引很多财经211本去入读。学生回国也有很好的就业,最起码我知道的去汇丰和花旗的就蛮多。
但现在不同了,针对一些想去综合学校的学生来说,像Glasgow、Sheffield、Leeds都能踩在bath头上拉屎,觉得排名上这几个更香。什么商学院质量,什么教学质量,什么精细化教学?不都是150靠后的学校吗?
其他学院不说,就商学院质量而言,这些都是bath的弟弟好吗?而且以当地的reputation而言。大家可以去看下英国自己发布的High Fliers Research发布的数据,看看就这么点学生的学校,去的都是什么类型的企业。都没Glasgow什么事的,表示Glasgow都不如旁边的Strathclyde给力。当然,我这不是要去踩下格拉,去捧巴斯,大家看数据就行。
其实我用bath和这几个学校的商科去比较,已经是对不起bath了。以前的bath都是放在曼大,华威等等一起去对比的。现在硬是被国内的学生硬性降低了一个梯队。很多学生,还直接选排名靠前的这几个为主。觉得bath回国难找工作。
我觉得,很多学生,特别是读商科的,你们难道读了这些学校就好工作了吗?为什么现在留学的红利已经没有了,大家不明白吗?还不是这股风气闹的,很多学生,大多学生,是真的去学东西,去体验经历的吗?又有多少学生在坚持专业为主。有的学生好像懂了,觉得自己特别专业,东一个中介套点信息,西一个中介套点东西,好像觉得自己把英国的学校研究个透彻了。
你研究的不就无非这个专业好申,那个专业不好申?这个qs top100的专业好进去。各种跨专业先占名额吗?
你留学的本质都产生偏移了。真正就业的时候只看你学历吗?即使学历一面过了,你能确保你二面顺利进行吗?以前不好说,就说今年疫情一来,多少留学生被打回原形,各种被嫌不知道吗?
现在的风气就是,wow,王曼爱华的金融类好难申,要么去曼大的环发或华威的wmg吧。不管是985还是211,这么优秀的一批学生想的都是先争口气把学校给申请到了。而不是把自己本科专业给继续去研究透彻了。
就现在是金融本的学生可以不读金融了去读发展金融了,国贸的学生本身学的杂连LSE的anthropology也能接受了,工商管理的学生觉得商科没意思了,想去读传媒或社科了。只有不多的那一批人,还是坚持继续本专业深耕下去,去考相关的证。觉得申不申的到都是命。。
其实话说回来,你的背景大概就是这样,你想去好的学校,大家都想去,你做得更多点,无非就是曲线救国,换个途径,去换得失而已。你拿了综合排名,必然会失去本可以拥有的东西。但如果大家都这么做,整个市场就乱了,市场上觉得留学生并不具备真材实料,都是样子货,整体口碑就不好。
我可以很负责任的告诉大家,留学的红利在三年前就不在了。只是市场上反应会比较慢,你们学生能接触的有限。很多已经回国就业的,很少去告诉你们而已。但事实上,英国一年的留学,现在的优势大不如从前了。不管你怎么去鼓吹,都抵不住大环境的变化。这是势,所以现在很多大型中介也承受巨大压力,好多项目不赚钱或利润再降低。广告投放又太大,根本没精力提升服务成本,大家都追求量。中介的心态往往是学生的心态,都在急功近利。想着捞完最后的一波。
我自己也不看好英国的一年硕了,早就在慢慢转移到其他项目了,表示同行们,真的,该撤的撤。再过几年,英国硕士这块,基本和日本那边一样,不收费用了。只有一些做高端的还能存活。我很早就说过,英国迟早会变为下一个澳洲。澳洲不是只有八大还能坚挺吗?英国其实来来回回的噱头目前就是G5+王曼爱华。
不要看现在大家喊着什么大年小年,英国多难申,怎么怎么的,美国形式不好,都转投英国什么的。但事实上,各个中介顾问都没多少活可以干。都是幻影,都是泡沫。自欺欺人罢了。
扯的有点多,总了个结吧。当大家都在追求排名的时候,其实更鼓励很多学生去沉下心来打磨自己的专业技能的。如果你还觉得你的本科不错,愿意学下去。会计的就好好申个af,然后继续去考acca回国去考cpa,努力打磨自己专业能力,本身计量类专业课成绩不错的,更应该继续在这块下死功夫,真的这个目前各大互联网,券商,都是缺人的。别再搞万物都可以咨询这门行业了。哪有那么多咨询给你做。市场的能做,ba的能做,管理的也能做,连物理的学生逻辑能力不错也能转管培。你拿什么去竞争吗?
大家不要再去研究什么这个专业好申,那个专业好录,这个学校有多少相关专业可以走擦边球了。都是花里胡哨中介该琢磨的东西,你们也跟着去弄,只会跑偏。学校都是公正的,又不傻,除了文书,你能申什么学校,学校会没数吗?今年好多申到UCL的urban economic development、CEM的,学校一网课,大家就各种不想读想退学了。为啥前期花了那么多精力和申请费申到的UCL都不想读?还不是申请一时爽,入读很懵圈呗。很多学生觉得学不到东西,本身跨专业的,很难受啊。而且每年很多这么难受的学生。
还有,不要再嫌弃bath了,bath真的是商学院里面活儿比较好的学校了。而且这个学校要求也不算低,本身也是卡前200左右list,con分87的。学校不差,好多211都去,而且学校环境也好,真适合读书。
ps:今天其实写了一些干货进去的,能听的听,不爱听的就自动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