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31 21:31:01 人气:90
民国时期,中国曾有许多外国人办的大学,最有名的是司徒雷登办的燕京大学。后来燕京大学并入北大,司徒雷登也在一篇文章的映衬下颇为黯然地离开了中国。
在当年的教育界,与司徒雷登齐名的还有一位外国人――卜舫济,他创办了上海圣约翰大学。这是一所典型的教会学校,诞生于清末,兴盛于民国。
卜舫济,1864年-1947年
圣约翰大学有着当时最为健全的大学体制和最为先进的管理与教育理念。由于有美国圣公会的教会背景,圣约翰大学能得到许多外国优良师资,使它很快声名远播,成为清末民初最顶尖的大学之一,被誉为“东方哈佛”。
看看圣约翰大学有多牛,以下这些名人都曾在这里读过书:顾维钧、宋子文、荣毅仁、林语堂、张爱玲、周有光、邹文怀、严家淦……
那时候,圣约翰大学的学生可以较为容易地进入美国哈佛大学、加利福尼亚大学、密歇根大学等名校留学,耶鲁大学甚至免试招收。这背后当然有卜舫济的努力和美国圣公会的影响力。
1913年时,卜舫济邀请孙中山到圣约翰大学演讲,孙中山说:“你们从《圣经》里学到,有了光就当给别人照亮道路。所以,你们在接受知识之后,就当去教导别人。一个国家的基础就是教育。只要人民需要学习,你们就有责任去教育他们。你们要把所得到的给予他人。”
这句话同样是对卜舫济的真实写照,他一生53年时间都奉献给了圣约翰大学,奉献给了中国教育,照亮了千千万万个中国学子的人生道路。
1886年世界上第一辆汽车诞生了,彼时晚清也正在轰轰烈烈地搞洋务运动,希望引进西方军事装备、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以扶江山于即倒。洋人在中国的地位史无前例的受到尊敬,来华的洋教士也呈指数级上升,现在中国一些上百年的老教堂就是那时兴建的。
22岁的卜舫济奉美国圣公会之命来华宣教。他在上海用一年时间学习中文,熟悉中国文化。1887年便进入到美国圣公会创办的圣约翰书院(圣约翰大学的前身)担任英语教习。那时的圣约翰书院只开设三门课程:西学、国学、神学。
年轻时的卜舫济
第二年1888年卜舫济就成为了圣约翰书院的院长。他出任院长后首先就对书院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除国文,其他课程一律使用英文教材,老师也必须全程用英语授课,同学之间也必须用英文交流。圣约翰书院的成为当时中国第一所全英文授课的学校。
所以,从圣约翰出来的学生英语都说的倍儿溜――顾维钧是我国著名外交家,英语自然不在话下;林语堂可以用英文写作;周有光是语言学家,“汉语拼音之父”。
中日甲午战争后的两年,1896年圣约翰书院改组为“圣约翰学校”,从传统书院变成现代学校。1905年,圣约翰学校又升级为“圣约翰大学”,那一年清政府举行了最后一次科举考试,也是中国历史的最后一次科举考试。
卜舫济和他的妻子黄素娥
卜舫济成了大学校长,工作上更加繁忙了,不仅要当校长还要上好几门课,物理、化学、天文等。为学校到处筹集资金也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工作,跟燕京大学的司徒雷登一样,卜舫济也经常跑回美国筹款。
圣约翰大学的校训是“光与真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典型的中西合璧,却毫不违和。圣约翰大学奉行“广博之自由教育”的原则,倡导文理兼容,德、智、体、美四育并进的“全面教育”。
圣约翰大学的教室
圣约翰大学十分重视学生的伦理道德,培养中国式绅士。林语堂就曾说,圣约翰大学的教授们都是真君子。老师言传身教,圣约翰大学出来的学生果然都很有绅士气派。
在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上更是严格。宿舍必须整洁,每周六必须洗澡,每晚必须按时就寝,校园内不得大声喧哗影响其他人,不准吸烟、不准赌博……
如果有学生违反规范,就会收到一张“过失券”,然后校长卜舫济就会亲自来跟你“共进晚餐”谈谈心。卜舫济是个不苟言笑严肃的人,学生们都很怕他,没人想“与校长共进晚餐”。
圣约翰大学认为体育运动与国民品格有紧密联系,不仅可以锻炼身体,还可以培养良好品格,增强纪律意识。所以,圣约翰大学将兵操列为学生的必修课,周一、三、五还要做军体操。
圣约翰大学的学生在进行军事操练
抗日战争爆发后,圣约翰大学曾一度与其他3所教会学校沪江大学、东吴大学、之江大学合并成“上海联合基督教大学”,有点教会版“西南联大”的意思。
1941年,由于战争的影响以及卜舫济年迈的原因,他辞去了圣约翰大学校长的职务,回到美国养老。抗争胜利后,卜舫济又“闲不住”了,回到中国当了圣约翰大学的名誉校长。一年后,因病在上海去世。他整整在中国待了53年,人生超过三分之二的时间在中国度过。
而圣约翰大学则在1952年被裁撤了,它的几个院校被分布并入复旦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上海财经学院等等。这所存在了70多年的教会学校终于消失在历史中……
好奇心驱使,挖掘史料逸闻――【好奇挖掘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