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27 12:05:35 人气:98
#出国留学##打破舒适圈##德国留学##央企##德国留学#
这是我们讲述的第2745位真人故事
我是小抠@艾小抠,今年40岁,也是一位10岁孩子的母亲。
在父母严格的管教下,我从小就是别人眼中听话的乖乖女。少年时期的叛逆在我身上从来就没有发生过,但叛逆似乎是每个人固有的基因,也许它会迟到,但不会缺席。
人到中年的我,却开始了叛逆的旅程――辞掉央企的工作,打破舒适的生活圈,申请出国留学。
(我是@艾小抠)
1983年,我出生在重庆的一个普通家庭,是家里独生女。
我的父母都是老师,可能是职业习惯的原因,他们从小对我要求就比较严。在别人眼中,那时的自己是个听话乖巧的孩子,别人从未在我身上看到过叛逆的性格。
现在回过头来看,或许是从小在被严格管教、压制下的环境长大,反而到了中年让我变得有些叛逆。叛逆的性格似乎就是人的一种与生俱来的天性,或早或晚都有可能体现出来。
我爸爸是化学老师,也许是基因的原因,我的物理和化学成绩特别好,而语文和英语比较差,属于典型的偏科生。
高考时,物理和化学两科成绩比另外三科的总分还要高。也正是依靠这两科的优异成绩,我考进了四川大学,学习高分子科学与工程专业。
(我在大学和同学)
高中时,我的英语成绩一直不太好,可以靠其他理科成绩来弥补,所以也没有下过苦功夫。但上了大学,就行不通了。学校要求必须考过英语四级才能毕业,对于我来说,英语四级就像横在自己面前的一座大山。
为了能按时毕业,我利用课外时间疯狂补习英语。考试前,我预想着成绩很差,但没想到竟然一次就通过了。
这件事让我找到了自信,通过努力,自己可以力挽狂澜、扭转乾坤。
接着,我一鼓作气通过英语六级考试,还是班里为数不多通过六级考试的学生。这件事让我尝到了勇于挑战的甜头,找到了学习信心,这是我之前从来没有体验过的,也鼓励着我考研、考托福,以及之后的申请留学。
(我在大学和同学)
在大学时期,我只是一名普通的学生,学习成绩一般,奖学金、学生干部统统跟我没有关系。但研究生考试让我一战成名,以超过第二名50多分的成绩名列所报考专业的第一名,受邀参加了学校组织的考研经验分享会。
读了这么多年书,这是我第一次感受到当学霸的滋味,也算是我人生中最高光的时刻,格外记忆犹新。
实际上,考研前我完全没想到自己有这么大的能量。有时候人要挑战一下自己,才能激发出更多的能量。
毕业之后,我进入了一家外企工作。在工作七年后,由于公司砍掉了我所在的整个部门,就这样我被裁员了。
(在读研时的我)
来自外界的不可抗力,是没有办法对抗的。当命运把我推到某一个位置时,我也只能顺势而为接受这样的改变,而且改变也许未必是一件坏事。
三个月后,我找到了一份在央企工作,公司是国内行业领域规模最大的公司,而且离家近,活不多,待遇还行,这也算是因祸得福了。
在大企业待得越久,就越发受不了日复一日、按部就班的工作模式。当一个人在同样的工作领域待久了,思维很容易变得僵化,甚至大脑都只能活跃那固定的一片区域。我终于忍不住尝试着跳出框架去探索另一面的自己,于是,干起了跟本职工作风马牛不相及的副业――人像摄影。
摄影完全是靠我自己兴趣摸索出来的技能。之前也有人看我摄影技术不错,建议我开个摄影工作室,但那时候我始终在思想上放不开,也就没干成。
经历过裁员的事情,我的心态发生了变化,与其被动等待改变,不如主动去寻求改变。
(我做副业人物摄影)
于是,我利用业余时间拿起单反相机,自己去找客户,给他们拍生活、家庭、亲子等人物照片。这样不仅能赚些钱,而且还满足了我的个人爱好,也算是一种跳出自己固有思维框架的探索。
虽然做摄影挺累,每次都要抬着几斤重的相机拍来拍去,回来后还要修剪相片,但是我从不觉得它有多苦多累,因为我热爱摄影。
每次拍摄完,我几乎都废寝忘食地出片,一次满意的“创作”带给我的成就感和满足感,远胜升职加薪。这让我体会到,当一个人去干自己热爱的事情的时候,不管收益有多大,都可以做到满怀激情。
在央企工作几年后,我做了人生第一件在外人看起来“叛逆”的事情――从央企辞职到一家小公司。
身边的很多人不理解,都觉得我疯了,毕竟在经济下行的大环境下,背靠大树求稳才是合理选择。
(我做副业人物摄影)
事实证明,小公司的确也如大家所说,存在各种问题:人员流动大、工作不稳定、福利和工作环境更是跟大企业毫无可比性。
可体验过后,我才更清楚意识到,这些对我来说根本没那么重要,我更看重的是可以不用忙于无意义的会议和项目,可以更自由、专注地做自己想做的业务。也正是这次跳槽,让我想在知识产权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才有了后来顺利申请出国留学。
可能人的野心、胆量或者欲望都是一点一点被激发的。自从这次“叛逆”的辞职后,我又开始了第二次“叛逆”――出国留学。
但那时我已经40岁了,孩子已经小学四年级了,生活处在一种比较舒服的状态。出国留学就意味着我要打破原有的生活舒适圈。
之所以出国留学,除了自己想补充在知识产权方面的知识外,另一个直接的导火索就是我的儿子。
(我和我儿子)
通过跟孩子的交流中,我感觉到了国内教育的问题。每个人似乎都处于非常紧迫的规则感中,仿佛人生都应该去经历一个标准模式:小时候上课认真听讲,下课认真看书,回家努力做作业,长大考个好大学,毕业找个好工作,再到适龄的时候结婚生子......然后下一代再来重复循环这个过程.
无论是孩子还是大人,当偏离这个标准答案时,都会面临巨大的压力和焦虑。当想到这里时,我一下子就被击中了,就觉得这样不对!
我们这一代大部分人就是这样按部就班长大,然后人到了中年就无可避免地开始感觉人生疲软。
所以,我当即决定要做出改变,不能再让下一代去受限于这样一个标准的人生路径。
于是,我快速的复盘了自己的职业情况:高分子材料硕士毕业,工作了十几年,现在做一些跟知识产权相关的工作。
(我的业余爱好摄影)
我发现自己缺一个体系化的学习知识产权的经历,于是,我很快就决定跳出目前的职业状态,出国去读一个学位。同时,我也希望通过未来的留学经历,给自己和孩子带来一些自我修正和反思。
设定好目标后,我先找了一些留学中介去咨询,通过他们了解各个国家、学校的留学政策和流程,相当于免费为自己做了留学方面的“扫盲”。
考虑到自己已经工作多年,有一些行业积累,学位对我来说价值应该没有那么大。因此,我对这次留学,设定为一次成本可控、低预期的消费型体验。
留学的收益可能更多在与未来更多的可能性上,只要经济、时间、责任等成本的上限是我能承受的,就可以放手一搏。
最后,我选择去德国攻读学制一年的知识产权法硕士项目,预计一年学费加生活费大概十几万元。
我安慰自己说:“这次消费大不了就当是40岁送了自己一个爱马仕,反正我这辈子也不会花这钱。”
(工作中的我)
取得语言成绩是留学的必备条件。下定决心后,去年6月份,我报名了托福考试,一边工作一边备考。
我是一个擅长打突击的人,不会把准备的时间留得很长,喜欢快速把事情搞定。在备考阶段,我没有报任何辅导班,全靠自学。
在那段时间里,我利用上班之外的各种碎片时间去复习,走路、吃饭,甚至上厕所都在学习。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三个月的努力,我最终在听、说、读、写四科考试中取得了总分100分。
经过这几个月的备考经历,我对儿子的学习都更加宽容了。想到自己在工作了一天之后,还要集中精力去干这个事情,就如同,孩子上了一天的课,还要再学点奥数、英语,真的是非常累!
特别是,当自己遇到一个瓶颈而无法攻克时,想想孩子也可能会遇到同样的问题,而且还可能受到来自家长、老师的压力,真是非常不合情理!
(自拍照)
参加完语言考试后,我开始申请国外学校的留学项目,当时申请了三所学校,包括两个德国的和一个荷兰的学校。2022年底,我将准备好的个人简历、推荐信等申请资料投递给这些学校。
幸运的是,今年上半年我陆续收到了上述三所大学的录取通知,最终我选择了有名的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科学促进协会(简称“马普研究院”)的硕士项目,今年9月份将奔赴德国学习。
在整个申请留学的过程中,我反复地复盘自己整个从业经历,职业规划变得越来越清晰。这时候,我突然发现原来人生后半场还有这么多的乐趣,甚至有一种对未来职场的热情和期待。
对于留学这件事,特别是在40岁这个年龄选择留学,在很多人看来不可思议。当初我说出这个想法时,周围的人都觉得我在闹着玩,没当回事,家里人也不支持。
(自拍照)
我想带着儿子一起出国上学,但他有些排斥,不想离开国内熟悉的环境。我慢慢地让他了解一些国外学校的教学模式,他才觉得很不一样活挺有意思的,甚至产生了憧憬,非常期待我能把他带出去。
经历过这些事,我觉得每个人在做任何选择时,得与失一定是伴随在一起的。如果实践证明,失去的东西根本就没有那么重要,而得到的才是你最想要的,你就会满意自己的选择。
人一旦品尝过这种挑战未知带来的甜头,探索的脚步就一定停不下来了。无论什么年龄,如果想要给自己的人生带来一些改变的话,首先要勇敢地迈出一小步,然后去养大自己的野心和欲望。
当你迈出了一小步,也许会发现可能之前担心东西根本就不存在,或者根本没有那么重要,反而自己可能会获得一些收益,同时感受到希望和自信。
希望和自信一点一点累积多了,就会有足够大的勇气,去相信自己去接受一些更多的挑战。
(欢迎大家关注“艾小抠ooo”)
【口述:艾小抠】
【编辑:Yuanzhong】
我们不能走过不同的人生,却能在这里感受别人真实的故事,而且,每个故事都有真实照片噢!如果你也喜欢这样真实的故事,请关注我们吧!@真实人物采访
(*本文章根据当事人口述整理,真实性由口述人负责。“真实人物采访”友情提醒:请自行辨别相关风险,不要盲目跟风做出冲动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