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的 全国
首页 学校
帮我选课
课程 咨询

留学动态第45页_留学动态第45页图片

2024-03-19 11:05:10  人气:107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与美利坚合众国建立外交关系45周年。多年以来,中美在多个领域进行了密切的交流与合作,其中,教育合作交流是重要领域之一。

在日前举行的纪念中美留学45周年暨2024年中美青年新春联欢活动上,中国驻美大使谢锋表示,教育合作始终是中美人民双向奔赴的生动范例,是两国人文交流最有成效的领域之一,是中美关系稳定发展的基础性工程。

然而,近年来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让中美关系也面临着挑战。在新的历史时期,中美教育合作交流将往何处去?双方将如何稳掌航向,让东西方文明交流融汇迈向新的高度?为此,羊城晚报记者特地进行了采访。

历史与现实

中国现代高等教育的形成与中美交流密不可分

中美教育合作交流源远流长,中国现代高等教育的形成与中美之间的合作交流密不可分。“例如通识教育的概念、校园运动会、学生社团等,当年都是通过像上海圣约翰大学这样的学校进入中国教育者的视野,再结合中国自己特有的教育传统,构成了当今的中国高等教育。”上海纽约大学校长童世骏说,“中国现代高等教育虽然起步比较晚,但是起点很高,这离不开当时与美国高等教育的密切合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于种种原因,中美教育合作交流遇到了困难。1978年6月23日,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夕,邓小平在听取教育部关于清华大学工作汇报时,作出了扩大派遣留学生的重要指示,开启了新时期中国大规模派遣留学人员的序幕。其深远的历史意义不仅在于学习国外先进的技术,更重要的是吹响了中国对外开放的先声号角。

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全球竞争力报告》显示,美国是世界上最具竞争力、最具创新能力和最开放的经济体之一。美国高等教育实力强劲,拥有一大批世界顶尖高校。根据美国国务院教育与文化事务局和国际教育研究所发布的《2023年国际教育交流门户开放报告》,中国已经连续14年成为美国国际学生的最大生源国。

与此同时,美国人民也希望能够与中国增进教育合作交流。“中美两国大学在促进两国学生和学者之间的合作方面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美国国际教育协会首席执行官艾伦?古德曼(Allan E. Goodman)在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美高等院校之间的伙伴关系通过留学项目、联合项目、合作教学和其他一系列活动,在促进学术交流与合作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成立于2013年的昆山杜克大学是中美教育合作交流的重要渠道之一。“截至2024年1月,我们已收到全球123个国家4705名国际学生递交的本科入学申请,再创新高,比2023年增长了41%。其中,大约一半申请者来自美国。”昆山杜克大学常务副校长约翰?奎尔奇(John Quelch)博士对记者表示,“我相信,随着中美教育合作交流的发展势头更加强劲,未来申请昆山杜克大学及其他中国大学的美国及其他国家的国际生还会更多。”

差异与共赢

沟通交流促进双方对于“不同”的理解和包容

中美关系对于世界和平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而教育合作交流则是中美双边关系的重要支柱。2023年,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与美国国际教育协会发布联合声明,宣布双方将继续寻求持久合作,支持坦诚对话,推动解决具体分歧以达成期望,优先关注共同目标,并为进一步合作创造机会。

“青年代表着未来和希望,青年交流是国家关系发展的强大推动力。”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会长刘利民表示,通过来华留学、学生交换、国际暑期学校等多种方式开展人文交流,是中美青年一代相互了解、消除误解、增进理解的重要途径,将为中美关系发展奠定牢固的民意基础。

中美教育合作交流之所以重要,是因为这是两国人民之间的对话。“尽管我们一直在谈国家间的教育交流,但教育交流归根结底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是学校与学校之间的交流。”广州美国人外籍人员子女学校校长柏凯文(Kevin Baker)对记者表示,“中美两国人民通过面对面交流、展示各自的文化,会让双方建立信任、深入了解和建立紧密联系。而这也将对中美两国和整个世界产生积极的影响。”

美国东北大学国际关系和国际商务专业的菲利普?施密德(Phillip Schmider)同学目前正在辅修中文。对中国饶有兴趣的他去过上海、北京、武汉、西安、成都和桂林等地。“我对中国的高等教育有着非常积极的认知。”菲利普?施密德说,“在中国游学期间,我在寄宿家庭生活,在中国学校上课并学习茶道等中国传统礼仪。中美教育合作交流让我进一步了解了中国文化。我还在中国结交了关系很好的朋友,比如寄宿家庭的成员和学校的同学。”未来,他还想在本科毕业后申请到清华大学继续学习。

如果说教育交流是人与人之间分享与了解,那么中美关系也会在众多个案的基础上升华。“教育合作交流无疑是继续推动中美关系进一步发展的助力。”全球化智库(CCG)联合创始人兼秘书长苗绿对记者表示,互利共赢是中美关系的本质特征,对话合作是两国的最优选择。教育合作交流增进了青少年对两国不同文明的理解,也因此为两国青少年增进友谊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中美两国的教育交流,也是两国在面对矛盾时,找到妥善解决办法的重要基础。美国杜克大学教授塞思?阿兰?沃特金斯(Seth Alain Watkins)认为,中美两国人民在过去曾经有过密切的合作,并拥有共同的愿景。“我们都追求繁荣,都寻求尊重,都在为我们的公民和企业寻求机会。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中美教育合作交流才有真正的意义。”他说,“当中国学生和美国学生坐在同一间教室里共同学习并建立友谊时,我们两国之间的关系会变得更加稳定。中国人和美国人彼此相处的重要性远远超出了课堂学习。我们对彼此文化、传统和价值观了解越多,就越能在摩擦可能悄然渗入甚至主导我们的国际关系时找到共同点。”

中美两国有着不同的教育体系,通过教育孕育着不同的文化。双方的教育沟通交流,将有效促进双方对于“不同”的理解和包容――两国不是非此即彼的零和博弈,而可以从彼此的教育体系中获得新的感悟。

对此,童世骏的感触颇深。在上海纽约大学,来自中国和世界各地的教授共同承担了教学任务,他们同时也带来了各自教育的优秀传统,比如中国古代教育传统中的学以成人、教学相长、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育人理念和西方现代高等教育教研统一、文理融通、手脑并用、群己共进的办学传统。记者了解到,2023年,上纽大来自36个国家和地区的382名中外毕业生,以92%的毕业去向落实率交出精彩答卷,毕业生们前往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等世界名校继续深造,或者在中美两国的知名企业就业,其中69%去往非原籍国深造和就业。“还有一位此前毕业的美国校友,成功当选了夏威夷州众议员。”童世骏说。

苗绿认为,中美教育体系的差异在合作交流中并不是阻力而是突破点。“中美两国可以通过分享经验和资源,相互学习借鉴优秀的教育模式,合力推动教育体系的创新发展,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优秀人才。”

难题与挑战

双方需要更加智慧和密切的沟通方式

中美教育合作交流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现在双方还面临着很多挑战。事实上,中美教育合作交流的状况较疫情之前仍存在较大差距。以中美之间的留学生数量为例,中国在美留学生人数从2019年的47.5万人减至2023年的28万人。美国在华留学生数量减幅也十分明显。

挑战或许是来自缺乏了解。“当我在为下学年招聘教师时,我发现许多人对中国知之甚少。同时,中国的大学拥有丰富的学术资源和价值,然而并未得到足够的国际认可。”柏凯文说,“我会深感自豪地向他们介绍广州,并分享我对这座城市的热爱。要让更多人了解和欣赏中国,这不仅仅是某个人的责任。但我相信他们将对中国产生浓厚的兴趣。”

“在我们学校,美国同学普遍对中国不太了解,不少同学对当今中国的经济、文化更是一无所知,而中国留学生往往对美国文化都有比较深入的感受。我希望通过留学这一渠道,让美国人更加熟悉、更加了解中国文化。”正在美国波士顿学院求学的汪星彦说。

刚从工程管理专业硕士毕业的多恩?杰里米(Fertig Jeremy)没有来过中国。“我对中国的高等教育体系没有太多印象。我知道高考是一场艰难的考试,它竞争很激烈。”他认为,“恢复教育交流会让更多中国学生进入美国大学,或许也会让更多美国人了解中国文化。在某种程度上,我不确定这是否会在实践中发生。根据我的经验,多数中国留学生并不习惯于与美国学生打成一片。”多恩?杰里米的认知是一个缩影,这意味着在中美教育合作交流中,双方需要做的还有很多。

艾伦?古德曼认为,中美两国在教育合作交流中面临的挑战既有签证处理和审批等具体问题,也有数据和信息获取、档案和研究场所使用等指导方针不明确的问题。“此外,大家需要在交流与合作中保持高度的互惠性和透明度,还需要确保参与交换项目、留学和合作研究的学生和学者的个人安全和交流间的流动性。”艾伦?古德曼说,在合作研究中产生的知识产权纠纷也是需要协商解决的问题之一。“只有解决这些问题,中美教育合作交流才能更加顺畅和有效。”

这些也正是记者在采访时,中美双方人士提到的共性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宫小飞博士表示,目前中美之间的教育科技高层对话机制尚未恢复。记者了解到,目前还有若干合作交流项目处于暂停状态,中学层面的合作也大幅减少。中美合作办学项目的相关法律和规定尚不完善,教学质量控制、教育资源协调等也面临一些难题。

此外,在中美竞争加剧的背景下,美国在签证、学科等问题上施加的限制依旧存在。美国“中国行动计划”的“寒蝉效应”还没有消除,近期佛罗里达州又立法禁止中国学生进入公立院校实验室工作。每月数十名留学生等中方赴美人员被拒绝入境等,无疑将阻碍中美教育合作交流。

宫小飞表示,目前中美之间的航班数量依然较少。“相关研究表明,中美直航对中美两国科研合作的高影响力知识生产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面对种种矛盾与挑战,恰恰说明双方需要以更加智慧的方式和密切的沟通来解决这些问题。正如约翰?奎尔奇所说:“只有通过共同学习和不断相互交流,我们才能找到解决全球性紧迫问题的最佳途径。”

未来与展望

中美教育合作交流仍充满希望

虽然面临着种种困难,但中美教育合作交流的重要性使得双方仍旧对彼此充满希望。童世骏说:“包括中美在内的各国青年在校园中的交流,对各国人民尤其是各国青年之间的相互理解,甚至对世界文明的进步,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

中美关系希望在人民,基础在民间,未来在青年,活力在地方。“我希望美方能够提供更多教育资源向中国主动释放善意,比如为中国学生提供更多的奖学金。我也希望接受过美国教育的中国青年可以成为两国友好交流的桥梁,增进双方的理解。”正在美国杜克大学就读硕士的陈彦充说。

在美国圣塔莫妮卡学院就读的张靖博也对中美教育交流合作充满期待:“我们希望中美两国在留学生签证、学术交流等方面更加灵活,为留学生提供更多便利。期望中美能够加强更多的交流项目合作,使留学生有机会与当地学生共同参与项目,共同推动教育和科研的发展。”

“深化两国教育交流合作,学生流动是基础。”刘利民认为,中美教育机构、高校应进一步加强合作,相向而行,建立更为紧密的合作关系,设计实施更多主题多元、内容丰富的交流项目和品牌,为美国学生来华学习提供更为优质的选择,共同改善中美学生流动失衡的现状。“同时,也希望美国同仁积极引导美国学生正确理性看待到中国学习,真正通过交流消除疑虑、增进了解、加深友谊。”

除了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中美两国教育机构的直接交流也是一条重要渠道。作为大多数赴美留学生必经的托福考试(TOEFL)或美国研究生入学考试(GRE),从1981年落地中国内地迄今已有40多年。“美国教育考试服务中心(ETS)是中美教育交流的积极参与者,我们将继续支持中国学子‘走出去,学回来’,助力中国国际化人才培养生态圈建设和国际化人才培养。” ETS大中华区总裁王梦妍介绍,留学生归国后为中国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在托福考试进入中国40周年之际,ETS中国与欧美同学会共同发布了“托福中国40年40人”名单。此外,在2013年11月,ETS与10家教育机构、智库和倡导者共同成立了“U.S. for Success(美国为了成功)”联盟,将推动支持国际学生的政策制定和相关举措的实施。

在中国,上海纽约大学、昆山杜克大学和温州肯恩大学等中美合作办学高校如今已是美国来华留学生的主要渠道。“中美双方可以搭建合适的平台,让中美两国的大学生互相走进对方的高校学习、交流,让两国人民互相了解、增强互信。”童世骏指出,如今美国的一些政策对中美教育交流构成了阻碍,希望这些障碍会逐步消除,“现在中国留美学生不少,但美国学生来华不多,这也正说明美国青年需要深入中国、了解中国。”

中美教育合作交流更加离不开两国的顶层设计。2023年11月15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美国友好团体联合欢迎宴会上的演讲中宣布:“为扩大中美两国人民特别是青少年一代交流,中方未来5年愿邀请5万名美国青少年来华交流学习。”中国驻美大使谢锋表示,中方将设立“美国青年使者来华专项奖学金” 项目,通过校际交换、短期参访、暑期学校、冬令营等丰富多样形式,欢迎更多美青少年用自己的眼睛观察中国、用自己的脚步丈量中国,做中美友好的新一代使者。

此外,美国国际教育协会和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建议成立的中美教育交流咨询委员会也即将发挥作用。“我们将运用经过实践检验的合作模式以及创新的合作框架,激发两国高校的信心,深入挖掘和认识持续合作的价值。”艾伦?古德曼说,“同时,我们直面并解决当前和未来的挑战,以确保教育合作的顺利进行并取得更大的成功。”

可以预见的是,在中美双方有识之士的不懈努力下,中美教育合作交流终将走上正轨。正如塞思?阿兰?沃特金斯教授所言:“中美两国密不可分。我们应该拥抱合作,利用彼此的优势,通过两国之间的交流寻求卓越的教育。两国之间的师生教育交流大有可为,美中关系的加强也将通过加强教育交流来实现。”

文|记者 孙唯图|受访者供图 各单位官网

声明:频道所载文章、图片、数据等内容以及相关文章评论纯属个人观点和网友自行上传,并不代表本站立场。如发现有违法课程或侵权行为,请留言或直接与本站管理员联系,我们将在收到您的课程后24小时内作出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