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11 12:05:00 人气:52
眼下进入国际教育行业春季求职高峰期,不少国际学校开放“升学指导”岗位招聘。随着近年来国际升学越来越卷,升学指导老师群体处境“冰火两重天”。一方面,市场开启了对“优质升导”的“抢人”模式;另一方面,每天被困在学校或机构日常事务性工作的他们倍感迷茫。升学指导老师除了自己创业当“留学博主”、“网红顾问”、开“个人工作室”,还有哪些更好的出路?
01 升学指导角色大转变,工作经验作废?“月薪3万,招升学指导老师!”2024年,新学期刚开始,北京某知名国际化学校打出招聘广告。资深教育猎头Jaycee表示,国际学校春季放出“升导”岗位,可能是2023年各学校升学榜单出炉后,学校欲提升升学竞争力,有意“挖人”。顶思行业人才招聘总监Rocky认为,虽然每年都会招聘升学指导岗位,但今年招聘目的以“提升升学质量”为主,需要教师有指导学生升入名校的经验,同时要“体系化”。
在上述学校招聘广告中,对升导教师的辅导申请能力、职业规划、升学课程教学、与多部门协调沟通、设计课外活动等方面提出了很多要求。
▲北京某校升学指导招聘广告
可见,学校对升导的要求不再局限于“申请”,还朝着生涯规划、课程规划、活动统筹等系统化发展。
资深国际教育专家严俊博士指出,升学指导最重要的作用是帮助学生和家庭在申请过程中解决复杂的信息差。比如,英美等不同国家大学的特点,申请截止时间,材料准备,不同大学的系统使用,学生适合哪些学校,适合什么专业,录取政策变化等。另外一部分信息差是学生和学校的关联信息差,也就是适配度。即使学生搜到关于学校的信息,那么学生和学校是否适配,怎么做选择,这是需要专业的指导。
近几年,升学指导的作用还发生了趋势上的变化。第一是“升导前置”,从九年级十年级就开始帮孩子做申请规划;第二是职业生涯的探索,孩子适合读什么专业,匹配什么职业。
另外,严俊观察到,不同国际学校因为课程体系对应的升学结果不一样,升学指导擅长的方面和工作重点也不一样。比如IB学校可能很清楚如何发挥IBDP课程优势申请英美学校。而A-level体系的学校对于申请英国方向的学校更擅长。
但实际工作中升学指导老师却遇到了诸多困境。Jaycee在和求职老师沟通发现,有些升学指导老师在学校做的学生案例少,想做更多案例;有的老师虽然带了团队,但受限较多,出现了“学校升学成果指标”与“升学指导理念”不一致的矛盾;还有的升导因为学校“生源差”,想去更好的学校。老师们时常吐苦水,“今天家长要一个成绩单,明天要另一个材料,升学指导更像学生事务处”一位老师说。
资深升学指导专家邓宁认为,升导行业比较混乱,对升导的定位和作用没有形成共识。“市场上,大家认为升导懂留学申请就好,入行门槛不高。但真正能做好的优质升导,门槛很高。”邓宁指出,升导面临职业发展困境,一方面是专业上没有系统化成长路径和资源支持;另一方面,升导的价值到底如何定义和认可,这是一个根本问题。
从职业发展路径上看,升导在校内可以走“专业”或“行政”晋升路线。比如,专业发展上从初级升导到高级升导,再到升导主任;行政管理岗方面,升导逐渐转变为年级长、校务主任等。
此外,不少升学指导萌生了“向外走”的想法。随着互联网、社交媒体、直播平台的兴起,留学机构升学顾问、留学个人工作室、留学博主、教育规划咨询师等角色不断丰富“升学指导”行业。那么,“往外走”是否可行呢?
02 校内升学指导vs校外升学指导:争议冲突不断校内升学指导和校外升学顾问,一直是“微妙”的关系。广东地区家长圈流传,某“牛剑大户”学校早期仅有6名英国方向升学指导,1名美国方向升学指导。随着学生数量增加,这些升学指导也顾不过来了,学校逐渐默许学生在校外找升学顾问。而在一些公立国际部,受限于经费、人力,升学指导往往由班主任或配班老师兼任。而学校老师给升学机构主动“推学生”的案例并不少见。校内和校外逐渐达成了一种“默契”。
严俊认为,由于校内升学指导存在局限性,为校外升学顾问提供了发展空间。
一方面,学校服务的学生过多,不能实现精细化;
第二,学校升导的专业度不能实现个性化而受到家长质疑;
第三,学校升学指导有本校特点,不一定能打破课程体系等界限,满足学生的申请需求。
而“校内升导”和“校外顾问”之争一直是行业热议的话题,两者能不能相互转换也存在争议。
哈斯教育创始人曹强认为,校外留学顾问的核心能力通常有两部分,规划能力和文书能力。随着信息越来越透明,家长通过网络检索等方式自身开始逐步有了规划意识和能力,因此升导的规划能力的不可替代性减弱,而文书能力就成了留学顾问的最强“战斗力”。“在获客不愁的情况下,具备文书能力的留学顾问可以立马离开大机构‘另起炉灶’。”这也是为什么“个人工作室”、“留学博主”、“网红留学顾问”越来越多的原因。
但受限于校内繁杂的事务,校内升学指导在专业技能上的发展有限,更多地为为学生提供普适性的指导信息。曹强曾在招人时出过一些“简单粗暴”的题,来考察候选人的申请能力。比如,哪些大学对托福的要求不低于25分,哪些学校“竞赛”和“夏校”只对美高的中国学生开放等。涉及到具体操作执行的很多细节问题,校内升导很可能因长期工作内容不同而难以熟稔。曹强认为,校内升导和校外顾问的工作有重合交集部分,但工作职责和重点差别较大。
邓宁看来,校内升学指导和校外升学顾问有本质区别。校外升导确实从规划到申请再到结果,做得更为细致。但机构把学生当作产品交付的服务对象,这和学校“升导”角色是不同的。校内升导的职能因学校情况而异,但整体方向从以往的“申请”转向“育人”。学校育人功能包括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兴趣探索、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等,不能笼统地判断两者谁更有竞争力。另外,两者面对的生源、生均时间均有差异,不好直接做比较。再来,从指导原则上看,学校主张学生自己为自己负责,但在校外机构,升学指导是“商业行为”,提供“一站式服务”。
邓宁指出,文书是留学申请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但如果把文书放在学生成长培养的全线上看,又显得没那么重要。给学生做规划,比如课程设计和活动设计,在这个过程当中,影响改变一个人更为重要,文书是一个表现形式,在教育过程中不该被无限放大。
校内升学指导还有一个天然优势――和学生的关联性高。校内升导可以了解学生的方方面面,比如性格、兴趣、喜好等,这些和升学规划与申请是直接相关。而这些仅靠学生在校外自我表达和梳理是有难度的。
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校内升导还是校外顾问,其都需要最基本的一项核心能力――沟通能力。“假设家长第一次带孩子和顾问见面,顾问过往的申请案例很出彩,但没法让这个孩子喜欢他,或沟通起来像机器人,没有办法给孩子提供鼓励或启发,那家长就会想换一家机构或换一个顾问。”曹强认为,升学顾问除专业指导外提供“情绪价值”似乎已成为标配。
邓宁认为,校内升导,首先是一个老师,那么老师应该具备――教书育人,引导点燃孩子,这些素质是最根本的。和学科教师“越教越熟”不同,升导老师每年遇到不同的学生,和学生的沟通理解能力至关重要。
03 职业转型困境:创业有风险,单挑需谨慎!“升学指导逃离学校”理由通常为,被行政事务内耗、发展空间有限、思维定势惯性带来疲劳,或追求专业上的自由度、时间调配度等。一旦走出校门,升学指导即从“教育行为”转变为“商业行为”,现实和想象或许存在着差距。
曹强说,校外升学指导比校内压力更大,尤其对于“独立顾问”“个人工作室”来说,压力全部转移到自己身上,从以前“要做好”变成“拼命做好”。在起步阶段,急需成功案例,才能在下一年进入“良性循环”。这导致很多升学指导变身“独立顾问”后过于追求结果,而出现行业操守问题,“保分保奖”“文书代写”“材料编造”等行业恶劣现象层出不穷。
从资深升学指导转型为学校做升导培训服务的林阳(化名)认为,独立顾问的难点是每个学校对升学指导的认知不一样,针对不同的学校要做个性化的可落实的方案。另外,薪水相比服务学生个人申请并不是那么乐观。林阳认为自己的经历并不具有可复制性,“能在比较好的学校平台积累经验,有持续的热情钻研,有人脉,受到行业认可,这些都是不容易的。”
从某知名国际学校校长转型为面向家庭做国际教育规划设计的陈辉(化名)坦言,转型后面临的最大困境是商业层面。这样的商业模式在市场上基本空白,因为此前不存在这样的品类,家长在选择时不好做比较。“另外,近三个小时的咨询费用甚至超过了市面上‘英本’全流程申请的价格,这非常‘挑’家长――他们得有钱有闲有认知。”陈辉说。
陈辉认为,创业做“教育规划师”对人才要求很高,要求从业者对国际教育中的考试、升学、课程体系等方方面面有透彻了解。“比如在留学主播自媒体圈里广泛传播的不实信息――AP单科难度是最高的,我一直在辟谣。只有亲自管理过课程才能了解真实情况。”
有意思的是,多位转型后的受访者都不建议升导们“单干”。创业有风险,“不稳定”如同“定时炸弹”......
作者 | Zoey
图源 | pexels
结语
升学指导如何才能实现自我提升,职业跃迁?3月22-23日,顶思主办的ISCS2024第九届升学指导峰会以“因势利导”为主题,为从业者开拓新思维、新方向。届时,国际教育行业大咖集结,邀您共聚上海,共同探索未来!
报名方式:关注【顶思】公号,在精选文章中查看,如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