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1-27 17:20:58 人气:85
提起世界顶尖的商学院,很多人最先想到的就会是哈佛。关于哈佛,应该无需新姐赘述,如果有机会就读于这所学校,就有机会站在无数个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哈佛商学院是世界上第一个提供MBA学位的商学院,也是世界上公认的提供一流MBA教育的商学院。
本期新姐访谈,为大家采访到新通奔跑星球推广大使、哈佛商学院MBA在读学长董天元William Dong,和大家聊聊他的留学故事、申请经历和职业发展与规划,分享他是如何进入咨询巨头,如何在美立足,如何拿下哈佛MBA……
开眼界的哈佛商学院之旅
Q1:和大家做个简单的自我介绍
大家好,叫我天元就好。我是2011年在杭州读完高二后出的国,走了一个国家交换生的项目,先在美国读了2年高中。我住在一个寄宿家庭里,整体体验很好,就选择继续留在美国。
2013年进入美国UIUC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读本科,专业是机械工程。
综合考虑未来的就业方向,2017年大学毕业后进入咨询公司贝恩,在芝加哥分公司工作了3年左右。
疫情期间注意到大健康这个赛道,选择在2020年转到一家在芝加哥做基因检测、癌症检测的创业公司做战略和运营,工作了大概2年的时间。
现在正在哈佛商学院读MBA。
Q2:哈佛商学院的同学,都是什么样的?
从表面上看好像大家都挺相似。从大家的背景上来讲,60%-70%的同学们都在职业的某一个时刻,可能做过咨询或者做过金融有关的工作。
但是如果细看,我的同学来自全球50多个不同的国家,他们在行业里面具体做的东西、他们之前和他们之后做的东西都非常的不一样。
我有一个朋友,他之前是美国海军陆战队的。他曾在汤姆?克鲁斯主演的Top Gun《壮志凌云》这个电影里为汤姆?克鲁斯驾驶飞机。汤姆?克鲁斯坐在他的后面,他在前面飞战斗机。
那我们的同学里有科技公司的年轻高管、有已经拿到300万美金投资在全球顶级孵化器 YC Combinator创业的新锐企业家、也有在非洲运营大型公益项目的社会领袖,大家不同的背景、不同的生活和工作经验,给学生的集体带来多样性。
Q3:你是你们班最年轻的吗?
不是。我是94年的,我现在29,入学时候是28。
一般MBA的平均年龄是27,我们班最年轻的应该是24,年长的有34,年龄差还是蛮大的。
Q4:申请哈佛的同时,还申请了哪些学校?哈佛的把握是多少?收到哈佛offer时是什么心情?
主要是我当时的考试成绩要过期了,所以申请了一堆学校。除了哈佛还申请了MIT、斯坦福、哥伦比亚等等。当时没有把握进哈佛,只是把它作为一个Dream school去试试看。我所问过的每一个进哈佛的同学,都没有100%把握进哈佛,因为整个申请的过程没那么透明。
当时得到offer有种如释重负的感觉!很高兴,同时也觉得很幸运有这样一个机会进入哈佛这样的学校。
Q5:能够进入哈佛商学院,你有什么优劣势?
首先,从我个人来讲,其实劣势还蛮多的。
①我是一个亚洲申请者,还是中国的男生,在申请的人群来讲,可能是最大的一群;
②我一开始的背景其实比较普通:一个亚洲男生本科读的是工程,工作后去了一家咨询公司。那咨询人常选的路径也是读MBA。如果我那个时候直接这样申请,其实没有特别大的优势。
那优势的话,可能是我当时做了两件和其他人不那么一样的事情。
一是去了一家创业公司,二是在我去这家创业公司的时候,我对于自己未来自己想做什么有了一定的规划,当我申请的时候,我可以把自己的故事说得更清楚,也更让人信服。
我想做的是更偏向于医疗的行业,想多做一些和我当时在咨询公司学的不一样的东西,想做速度更快、数据更少的一些工作。所以我选择从咨询公司跳到了创业公司,而且在创业公司这个阶段的成绩也不错,拥有了自己的团队,让我在申请的时候有一定程度的加分。
Q6:什么时候开始计划去读MBA?
其实大学时候就有这个想法,但想法不成熟。因为我本科读的工程,当我开始往咨询方向转的时候,其实就有未来要读个MBA的想法,知道自己对商业底层逻辑的认知还是有所缺失。
在工作过程中也更加坚定了这个想法。我在咨询公司中学到了很多,他们在这个过程中所用的方式方法,模式背后的原因我其实并不是很清楚。可以说,我是应用了商科的方法去解决问题,但背后究竟为什么要这么用其实没那么懂。作为一个领导者,我觉得有必要回到学校去学习。
Q7:作为哈佛学子,你如何看待这个“哈佛海归”这个身份标识?
我想我会更不去关注“哈佛”、“留学生”、“海归”这些标签。一是这会给人莫名的压力,二是进入一个看上去很好的学校其实不是目的,最终的目的还是对于事业、对于人生有一定的目标和规划,那离这个目标,我还有很远很远。
因别人给的标签产生太多压力没有意义,我更关注的是,如何用好哈佛给我的平台、人脉、资源,去为我今后想做的事情服务。
新通教育,赞27↑戳视频,听天元学长分享他的哈佛之旅↑
学习≠成绩,找到适合自己的教育方式
Q8:为什么选择留学?
当初留学的原因有几点:
①寻找更合适自己的教育方式
自己开始意识到我和当时国内的教育的系统和体制可能有一些出入,所以也想寻找一些不一样的接受教育的方式。
我高中就读的是杭州挺好的中学,不过成绩处于中游,全班排名中等偏上。不过我当时也没有动力去考到全班前十,不理解考到前10的意义在哪里,去一个好大学的意义在哪里。当时还是有一些迷茫吧,对于未来也好,人生也好。
②美国夏令营的短期体验
高一结束的时候,有一个去美国夏令营的活动,去美国的洛杉矶和旧金山待了14天,当时是住在加州系大学的校园里面,住在学生寝室,去学校上课,与在美国大学的学生一起玩。在足球场上,我认识了西班牙人、美国人、墨西哥人……对那个时候的我来说,可以遇到不同国家的人觉得特别开心,加州的阳光和海滩,也让我着迷。这段经历等于是个小火苗,回国后我就和父母讲了这样一个意愿,所以从那个时候我就开始寻找一个出国的机会。
③一年交换生的契机
如果留学国内读大学,人生的路径相对比较清楚可见,可能性可能没有想象得那么多,我也想换一个环境,接受不一样的人生经历。正巧有国家交换生的契机,可以去美国一年,喜欢就留下,不喜欢就回来。所以是这个契机,我选择了出国,也继续留在了美国。
Q9:中美教育有何异同?
如果你看每一门学科,中国学的可能也是这些理论,美国可能学的也是这些理论,知识点本身是一致的,教的东西是类似的,但是在教育的方式方法上有区别,也各有利弊。
我觉得中国把基础知识打得非常好。应试教育是把双刃剑,可以迅速让大部分人对基础知识有稳定的认知,但可能在孩子对学科兴趣的开发上相对欠缺。
记忆里,我高二刚到美国的时候,我在理科上是碾压全校。我当时去美国读的11年级,他们学的数学、物理、化学,可能我在初中就已经学过了。
但是我在解决很多题目的时候,我的脑子里想的都是中国老师教我们背的口诀和公式,但是为什么要用这样的模式,我是不懂的,我只是把它背了出来。我虽然可以把这个答案给算出来,但是背后的理论是什么,我当时其实还是比较欠缺。
虽然美国学得比较浅显,一开始的这个速度比较慢,但是他们是很注重于教你背后的理论。在这样子的教育背景下,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差距会比较大,那些真的对某个学科很感兴趣的人,在学了理论的过程中,TA会自己去钻研,会自己去一步一步想去学习更难的,最后可能在这个领域走得很远。另外一些不愿意去学习或者在学习上还没有开窍的同学,可能不像中国有家长和老师的督促,就会被拉得比较远。
新通教育,赞9↑戳视频,听天元学长谈中美教育差异↑
Q10:本科期间,除了学习,你还做了什么?为什么选择做这么多中国学生常常认为是不务正业的事?
我在本科期间的确参加了很多课外活动。
大一暑假,我自己回国,我们当时三十几个朋友去拉了赞助,拍了2个电影;大二暑假,在美国雅培,在医疗器械的一个厂,我当时造的是心脏支架;大三暑假,在PWC普华永道实习企业战略咨询;大四毕业,选择直接工作,在众多offer中选择了当时全球排名第一的商业咨询巨头贝恩。在学校里面我也参加了各种社团。有参加校内也是全美最大的一个校园商业咨询组织,同时也在学校办了全美最大的一个学生组织的科技展,展示给公众,有2/3万的人在周末来学校进行参观。
的确,学生的正业是学习,但学习是一个很广的概念。我觉得学习≠成绩,学习远远多于你需要在成绩上所取得的一些可能。
我在大学本科阶段,思考的是如何能够把自己打造成更多元化的这样子的一个人,希望能在美国多体验一些我在中国体验不到的一些机会。
比如说美国的社团生活,比如说作为一个团队Leader,带领和你自己背景不一样、国家国籍都不一样的这些人士是什么样子的感受。
我在大一大二基本上就已经确定毕业后不会去读和自己专业相关的研究生,那我的路就是工作。以终为始来考虑“工作”这个问题,要找到份好工作对我的要求是什么?找工作时用人单位要衡量哪些标准?对于我个人的经历、对于我的简历丰富度,有哪些需要我去补充的?这些都是我大学时期考虑的问题。
而且就算是要去读本专业相关的研究生,我觉得在大学本科阶段对自己经历多样化的打造也是很重要的。那些看似杂七杂八的东西,会把你的经验和阅历变得更丰富。
想在美国职场立足,去打造自己的竞争力
Q11:为什么毕业后没有选择立即回国?
我当初毕业的时候没有考虑回国,这是对于自己以及海归竞争力的考量。
当时海归非常多,现在应该更多。17年的数据,能留在美国的中国人,比例只有6%。所以我当时觉得:如果我能留在美国、能有工作经验、最后能把学到的工作经验带回国继续发展,对我的职场竞争力有一个更好的提升。所以我当时的选择是如果可以在美国工作,就在美国工作一段时间再看。
Q12:你在美国的三段职业经历,其实都是不同类型,为什么会这么选择?
这也是一个自我试错的环节。
大二的时候,我是在Abbott雅培,加州一个做医疗器械的厂,造的是心脏支架。我在生产线上做实习工程师,解决一些生产线上所产生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我学到了很多,也看到作为机械工程毕业生未来就业的一些可能。未来毕业如果选择类似的企业,整体会比较稳定,可相对来说,工作的速度和晋升速度会比较慢。周围同事基本上要比我大20多岁,最年轻的也要比我大10岁,未来的路径是可以看到头的,我也不想一下子在同一家公司呆40年。
我更想做的是份短时间内可以积累比较大的工作,所以当时想到了就可以转向做咨询。咨询能够带给你对于各行各业的一些认知,因为你每一个项目都有可能是不一样的行业、不一样的公司、解决不一样的商业问题,所以在里面你可以迅速地学到很多东西,这是咨询非常吸引我的一点。
当时大三的暑假,我就去了美国的一家咨询公司实习,当时在PWC普华永道非常开心,同事比较年轻,也成长很多。那个时候让我更加奠定了我毕业后全职往咨询方向发展的想法,最后选择了更偏向于战略性的咨询公司贝恩。
工作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知己知彼可以把风险最小化。
新通教育,赞8↑戳视频,听天元学长聊职业规划↑
Q13:那找工作如何做到知己知彼?
如何知彼?网上调查、和在行业内或者具体公司内的人交流、实习等方式可以让你更全面了解自己的工作和未来就职的公司。
如何知己?了解工作内容和公司文化与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吻合度有多大、这份工作对自己未来的职业大方向有多少帮助。
Q14:顶尖咨询公司需要怎样的人?
绝大多数对咨询不太了解的人,对于咨询可能会有的一个误解,觉得咨询就是学商科的。但对于咨询公司而言,其实他们对于一个申请人的考量,对于背景没有那么大的要求,它主要看你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你与人对话交流的能力。
像我当时的和一起开始上班的这一批应届毕业生,45个人里面,各种各样专业都有。当然,商科和工程是占主要的。商科学子对于商业基础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工程毕业的话,数学能力、 思维逻辑的严谨性可能更好。但也有很多其他各种专业的人,比如说有学新闻传播的、学心理学的、有学美国艺术史的,甚至有拉小提琴的音乐家,咨询行业同事的背景也是很丰富的。
Q15:你前面提到思维方式,具体是指?
我觉得最重要的思维方式是想一个问题的时候,如何能够在数据较少的情况下,产生一个自己对于答案的猜测,然后通过这个猜测去知道自己需要去寻找什么样的论证方式,寻找更多的数据。要么去推翻、要么去巩固你的猜测。在这个过程当中,不断去改变和优化你的这个猜测,最后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
Q16:为什么离开贝恩,离开咨询?
当我在贝恩做了两三年以后,的确自己学到了很多,不管硬性还是软性。但同时我也更了解了自己,知道自己对于怎么样的未来和工作更感兴趣。
那我觉得自己当时缺少的是一种使命感。我当时在咨询公司的确是为各种世界500强公司解决了很多的问题,听上去很光鲜,但是最后我也不知道自己为我的客户也好、为这个社会也好,究竟带来了什么。
所以我当时就想:我应该去一家更专注于解决一个具体问题,对于未来的生活方式会有一个比较大改变的一家公司。机缘巧合之下,我找到了这家在芝加哥的做基因检测的公司,主要做精准医疗。如果能够成功,其实对我们每一个人,在看病或者说吃药的过程当中,高效性会带来一个很大的改变。
Q17:整个职业阶段,遇到最大的挑战是什么?你如何应对呢?
最大挑战,是作为一个不在美国长大的中国人,在美国的环境里工作,需要去面对比较大的Culture Shock文化冲击。虽然我那个时候已经在美国呆了蛮久的,大学四年+高中两年,但我受到最大的文化冲击,还是工作之后。一开始工作,和同事的交流稍微有些些别扭。
一方面可能是学生阶段一起玩的朋友和我本身背景类似,和真正的美国人接触有限;另一方面学生时代的沟通环境相对比较简单,和真实的美国商业环境有很大差别,对于美国白人文化的认识也有所缺失。
可以说,我花了很长时间,去了解美国商业圈子的游戏规则,找到自己游刃有余的形式。
如果想在美国职场立足,建议大家要注重在公司的全面发展。
①要考虑更高效更聪明地做事情,而不是“老板说什么就是什么”。安分守己、埋头苦干,最后只是自己感动了自己。
②学会向上管理、对上沟通。要学会展示自己的工作成果,多和领导沟通,毕竟你的上级没有那么多时间关注你每天在干嘛,过多交流比过少交流要好。
③只管好自己的手头工作还不够,要关注自己对于公司的价值。去建立公司内的人际关系,发展在公司的人脉能让你知道公司最新的消息以及情况。适时为你的同事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也能让你在同事以及上级的眼中打造一个更好的形象。
Q18:MBA毕业后有什么打算?会自己创业吗?
其实现在就在认真思考这个问题,这也是我这个暑假回国的原因,想更深入了解中国的机会和机遇。大可能性会创业,但是否一毕业就创业,不确定。
留学过来人经验分享
Q19:如果让你回到11年前,重新规划人生,这一路上会有哪些改变?
大的应该不会有太多,因为我还是挺满意目前的成果。
小的话,我会选择在大学阶段去上更多和本身机械工程专业没有那么多关系的课,例如人文、艺术以及更多其他范畴的课程。我现在其实还挺遗憾没在那个年纪去接触更多的人文艺术课程,因为这些课程对于世界多样性的了解,对创造力的开发其实很重要。
Q20:美国这11年的留学工作经历,最大的收获和想分享的经验是什么?
回想起来,我人生做的对自己影响最大的改变,是当初决定了出国!
出国的这个经历,首先对我三观的建立有一个很大的冲击/帮助。因为留学让你了解了各种不一样的信息,不管是已知的和未知的,让你形成一种自我辩证思考的能力。这是我现在仍在学习中的,也是我从小到大比较缺失的一点,对一个问题自我辩证的思考以及剖析,在美国有给到我蛮大的锻炼。
另外,留学会把你的眼光放得更大,让你对世界的各种地区各种国家会有更深的一些了解。不管是亲身前往全球不同的地方旅游学习生活工作,还是遇见不同地方的人,你都会对这个世界所存在的某些问题有一个更深层次的了解,也为我人生的规划、未来究竟想做什么有到很好的帮助。
经验的话,如果想要让自己变得更开放,请勇敢尝试一些你之前不了解或者说不敢于去做的一些事情。往往这些“看起来很难”的事情,带来的帮助更大。这也是我想分享给学弟学妹们的经验――勇于尝试,不惧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