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的 全国
首页 学校
帮我选课
课程 咨询

关于民族声乐中的“反向”提法

2021-07-23 16:40:17  人气:131

“反向”提法是指声音高位置的反方向。在教学中,一般都提示要用高位置去歌唱,但如果对局部问题要求过多,容易使学生把注意力都集中在这一点上,造成不必要的精神负担,弄不好还会出现平衡失调的现象,从而达不到好的效果。

好的歌唱训练方法要从整体、统一、协调方面综合地去考虑。有时在局部出现的问题,也许是别的原因造成的。使用“反向提法”,通过一些假设和比喻来转移学生 的注意,达到“声东击西”的目的,有些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因此,“反向提法”的运用有时会帮助学生在声音训练上得到比较平衡的状态,解决问题既快又有效。 下面是我在教学中常常使用的几种方法:

(1)“吸气 的提法

人们常常提到稳定喉头和打开喉咙。那么,究竟应当把喉头稳定在什么地方7喉咙打开到什么程度才算合适呢?打“哈欠”时的喉头位置和喉咙状态就是歌唱时合适 的状态。学生要在歌唱过程中保持吸气状态,即“怎么吸就怎么唱,吸到哪儿从o,目IU L唱,唱的过程中想到吸,在吸的过程中想着唱,所有的字都要吸着唱”o只要能注意和做到关于“吸气提法”的这几点要求,那么,气息深和喉咙打开的问题就容 易解决了,这是关键问题。

(2)“支点”概念

所谓“支点”,是在找声音的平衡关系时的一种感觉或听觉概念。我常用假设和比喻的办法让学生感觉到“支点”唱法的作用,其部位大概在穿的中山装的第二 个扣子处,可以把它比作声带的位置,要求学生尽量将每个声音和字都从这里发出。这种提法既简单又容易做到,得到的效果是气息和喉头稳定了,喉咙也打开了, 位置也相对的高了,使得二者比例关系能得到平衡,共鸣也得以发挥,便于母音和字的转换,达到字与声的统一。

(3)“下支点”

有的学生过分注意咬字,嘴巴搞得很紧,气息又僵又浅,必然造成声音上的挤、卡、压,增加了声带的负担。在这种情况下,要把所有的字都放在喉咙的最深处来 唱,或在横膈膜处(中山装的第四个扣子处)唱每个字,不要把字唱“出来”o这样,很快就能体会到气息的深度,咬字的各部位器官也就相对得到了解放,嘴巴和 口腔的僵硬状态也会解决了,从而达到气深、喉开、咬字清晰、字声统一的要求。

(4)“喉下”换字

喉咙打开(即保持吸气状态),每个字都在喉头下部来唱,声音好像贴在脖子处唱似的。这种提法能使声音明亮、统一,口腔放松,便于咬字,声音位置与气息关系容易平衡,歌唱的共鸣也能很好地发挥。

声明:频道所载文章、图片、数据等内容以及相关文章评论纯属个人观点和网友自行上传,并不代表本站立场。如发现有违法课程或侵权行为,请留言或直接与本站管理员联系,我们将在收到您的课程后24小时内作出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