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0-08 18:53:43 人气:220
歌唱发声中声音与气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是相互矛盾的两个方面。如果气息运用不得当,就不会发出好的声音,反之,亦是如此。因此声音与气息完美结合才能有好的声音感觉,达到理想的状态。
在歌唱发声中,要求气息要有“根”的感觉,同时还要使声音有“飘”的感觉,这就是一对矛盾。“根”就是气息的下沉,“飘”就是声音的高位置。唱高音时,要有良好的头腔共鸣,使声音有从头顶上随气息抛出体外的感觉。声音越高,气息抛得越高,声音便有更广阔的回旋余地。怎样使声音抛得高呢?只有把气息下沉到腰部,以及腹部的最下端,使“根”扎得更深,才能使声音抛得更高更远。
众所周知,要想把物体抛得又高又远,就要把物体往后、往下拉,让物体有一定的受抛轨迹。因而,在歌唱发声中要求把气息往下、往后拉才能获得向前、向上抛出去的声音。“上要挂住,下要拉住”就是声音和气息形成对抗的两个点。可以把歌唱者的身体看作是一个圆的直径,这两点相连接并滚动形成了圆,所以这种“挂住”和“拉住”,与声音的外抛是不矛盾的。挂住的声音从人体的头顶处(高位置)下沉,因气息在腰腹部积极弹动,并做连续的滚动,下沉的声音与滚动的气息形成对抗,声音便在滚动的气息下呈“离心”状态抛出体外,而这种离心力的运动,在歌唱发声中因气息和声音的控制做变速运动,即歌唱发声强度大时,离心力运动的速度就加大,反之则小。这就是声音与气息相互制约、相互协调所产生的结果。在歌唱发声过程中,当歌唱者声音大于气息时,就会让人感觉到是在喊叫,而当气息大于声音时,就会出现跑气、漏气,甚至有气无声。这都是不可取的,只有声音“挂住”与气息“拉住”,对抗均衡才会获得理想的声音。通常把演唱者的声音比作放风筝:风筝飞得越高,人往回拉的力就越大。这种风筝往外飞的力和人往回拉的力,就如歌唱发声中的声音,不仅要有向外向上的感觉,还要有往里往下的感觉。这两种感觉的协调所达到的声音效果,正是演唱者需要的富有弹性的声音。两者相互对抗存在于歌唱中,气息才有了支点,才能获得稳定的声音。
歌唱的基本要求是使声音传得远,传得广;听众听到清晰、明亮的声音。要达到这点,不能只想到用力把声音往外放,恰恰相反,要使声音往里进,使之上下贯通,形成 “管子”,使声音在人体这个“大音箱”里达到共振,进而发出有力度、有弹性、有穿透力的声音。
生活中有这样一个现象:当我们想把远处的人喊过来时,有些人往往使劲往外喊,虽然自己用了很大的劲,却收效甚微。这是因为喊叫时,声音与气息没有发生对抗。应该怎样做呢?其实喊别人时,参照物应该是自己,因为只有自己响了,别人才听得到,别人听到的是反射出去的声音,喊别人应该就是喊自己。歌唱发声也是这个道理。
相关阅读:
歌唱发声中存在的矛盾
文末福利!!!如果您的孩子想要学习声乐、钢琴、美术等艺术课程,那么不妨联系一下我们美行思远少儿艺术在线老师,领取一下免费试听课哦!!